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应用 | “肝癌三联检”AFP、AFP-L3、PIVKA II

文章来源:CACLP体外诊断资讯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 岁的男性。指南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早期发现肝癌,一靠基于影像学的肝癌诊断技术,二靠基于血清学检测的早期肝癌筛查措施。


1)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中建议特别是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 II)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A类推荐)


2) 日本JSH为日本肝病协会推荐HCC早期筛查流程(A类推荐):




AFP、AFP-L3和PIVKA-II/DCP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最常用的血清学指标,被称为“肝癌三联检”。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肝癌三项联合检测能将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到86%-94%。


“肝癌三联检”详解

01

甲胎蛋白(AFP)

血清 AFP 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时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血清AFP≥400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


但约30%~40%的确诊肝癌患者AFP没有明显升高,早期肝癌AFP的敏感性只有30%-40%,而约20-50%的肝脏良性疾病,特别是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中,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AFP升高。


因此,AFP在肝癌的筛查中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低的问题,需要新的血清学指标补充AFP的不足。


02

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

临床检测的AFP实际上是总AFP蛋白,包括了AFP-L1、AFP-L2、AFP-L3。其中AFP-L1主要出现在良性的肝脏疾病中(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构成非恶性肝病中总AFP的主要部分;


AFP-L2多数由卵黄囊肿瘤产生,在孕妇的血清中也能被检测到;


而AFP-L3只能由癌变的肝细胞产生,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特异度高于AFP,被称为新一代肝癌标志物。


03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DCP)

研究表明肝癌患者体内的异常凝血酶原会特异性升高,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肝炎、肝硬化人群,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血清PIVKA-II/DCP水平与肝细胞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复发高度相关,可单独作为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PIVKA-II/DCP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66%,特异度为89%。


AFP、AFP-L3和PIVKA-II/DCP具有优势互补性,并联检测可有效避免一些低浓度或阴性AFP肝癌患者的漏诊,改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能力。三者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方面,比目前大多数传统的组合方法更优胜、更准确,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哪些人需要进行肝癌早筛?

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大于40 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在高危人群中科学地开展AFP、AFP-L3和PIVKA-II/DCP联合检测,能大力提升肝癌诊断效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来源: 诊断科学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