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HIV发现和命名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被称为艾滋病毒。该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引发全身性疾病,如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现无法治愈。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美国CDC正式提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或艾滋病)的概念,随后的调查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新的传染病。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 ( WHO)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决定将AIDS病毒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 )。
1988年WHO总干事长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HIV流行病学
HIV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非洲为HIV的发源地和重灾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截至2018年末,全球HIV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人数约3790万人,相比2017年增加了2.7%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的HIV病毒感染人数从2013年的80.9万增加至2018年的125万,期间年复合增加高达9.1%.
据报道,2013~2017年,艾滋病患者的报告死亡数均居我国乙类传染病死亡数首位。
图片来源:网络
HIV结构和亚型
-HIV结构
HIV为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整合酶、核酸内切酶和RNA酶类等组成。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
图片来源:网络
其基因组含有gag、env 和pol编码基因以及7种调控基因tat、rev、nef、vpr、vpu、vpx和vif。
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
转录翻译形成55KD的前体蛋白(P55)
经病毒蛋白酶切割,形成P17、P24和P15(P7和P9)
P17——基质蛋白,附着于病毒脂质又层膜的内侧,形成毒粒的内膜;
P24——核衣壳蛋白,形成病毒的锥形核
P9和P7——P15进一步被裂解为P9和P7两种蛋白,与病毒的RNA结合。
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包括逆转录酶、整合酶
逆转录酶(RT)——由两个亚基组成P66和P51,具有逆转录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负双链DNA合成;
整合酶(IN)P32——整合酶能够将逆转录成的双链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
env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
首先翻译合成经糖基化修饰后形成分子量160KD(gp160)的包膜糖蛋白前体,糖基化为病毒的传染性所必须的
gp160被蛋白酶切割为gp120和gp41两部分
gp120位于感染细胞和毒粒的表面,称外膜蛋白,其上有5个高变区(V1~V5)和6个保守区(C1~C6)。其中V3环区是阻断HIV传播的中和抗体结合的主要靶位。
gp41镶嵌于病毒的脂质双层中,称跨膜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能够介导病毒脂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HIV亚型
HIV 有两个亚型: HIV-1 和 HIV-2
HIV-1 是主要的流行株,也是导致世界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
-根据HIV gag和env区的基因序列,HIV-1 又分为四组:
the “major” group M:超过90%的HIV-1感染属于M组,依据env区序列,M组又可分为A-L 11个亚型,亚型之间序列的异质性为30%。其中,L型是19年雅培团队发现,相对比较罕见且古老
the "outlier" group O
two new groups, N and P
HIV-2 致病力较弱,主要在西非流行,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感染者中也被检测到。
图:HIV基因型
HIV实验室检测,包括筛查实验和确认实验
当感染了HIV后,特异性的标志物会按照以下顺序出现在血液中:
HIV RNA
P24 Antigen
HIV antibody
所以,为了尽可能地缩短检测窗口期,目前市场上针对HIV检测试剂方法包括免疫法、分子检测法和病毒培养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所。
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assay, ELISA)这类试验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血浆和干血斑)、尿液样本,既可检测 HIV 抗体,也可联合检测 HIV 抗体抗原,即同时检测血液中 HIV-1p24 抗原和 HIV-1/2 抗体。比较适用于大规模筛查,成本相对可控,如血站血液筛查。
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CLIA/IFA) 这类试验采用发光或荧光底物,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和血浆)样本,既可检测抗 体,也可联合检测抗体抗原,即同时检测血液中 HIV-1p24 抗原和 HIV-1/2 抗体。高通量的化学发光/荧光较多的应用于各大医院的检测,作为术前八项检测项目之一,目前也在血站中看到了化学发光的身影。
快速检测(Rapid Test,RT)及其它试验,这类试验可使用血液、尿液、口腔黏膜渗出液等类型样本,包括检测抗体和同时检测抗体和抗原,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应急检测、门诊急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检测点等,获得资质的自我检测快速试剂可以适用于个体自助检测。一般可在10~30分钟内得出结果。
免疫层析试验: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 PA):是 HIV 抗体检测的 一种简便方法。将 HIV 抗原致敏的明胶颗粒与待检样本作用。
免疫渗滤试验:斑点 ELISA 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快速试验均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IV 抗原点状或线状固定在膜上,加待检样本,利用微孔滤膜的可滤过 性,使抗体抗原反应。
分子检测法
核酸检测可用于 HIV 感染诊断、血液筛查、病程评估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或低于最低检测限不能排除 HIV-1 感染。
HIV-1暴露婴儿感染早期诊断HIV-1感染母亲所生小于18个月龄的婴儿,不同时间的两次 HIV-1 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即可作出诊断。18个月龄以上儿童诊断与成人相同。
用于HIV-1感染的诊断:
检测值>5000 CPs/ml(或IUs/ml),报告检测值,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检测值≤5000 CPs/ml(或IUs/ml),需严格按核酸检测的要求,再次采样检测后报告;
如再次检测结果仍为≤5000 CPs/ml,则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病史、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抗体随访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病毒分离培养
虽然病毒的分离培养耗时久且灵敏度低,但是其对HIV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HIV 抗体不确定或 HIV-1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HIV 表型耐药检测及其他 HIV 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
HIV检测流程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
筛查试验包括三个流程:即抗体检测试剂的筛查检测流程、区分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的筛查检测流程和不区分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的筛查检测流程。
补充试验包括 2个流程:即抗体确证WB、RIBA/LIA 试剂等的补充试验流程和核酸试剂的补充试验流程。
具体要求可以参见《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 年修订版)》。
HIV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主要为男性同性恋及男女之间的异性性接触,女性同性恋少见。男女之间异性传播已成为HIV传播的主要方式,而女性对HIV的易感性比男性高4倍。
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主要为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血液及血液制品。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分娩过程及产后等。据美国CDC的调查结果,在≤13岁的小儿HIV/AIDS中,70%以上都是在围生期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
参考资料:网络
信息来源:IVD学习笔记,作者:iAnny
声明:本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谢谢!